找到相关内容1451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

    畜生道、饿鬼道和地狱道。其次,佛教对人的行为还从质上作了区分和概括,将业区分为三种,这就是身业、口业和意业。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也考虑到人的言语和思想,但是,佛教将它们与人的身体活动并谈,提出“三业...

    段德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0885334.html
  • 宗教与艺术的对谈

    东西?看东西一定要停下来,才能看到,没有人能够边跑边用望远镜看鸟,一样是看不到的。所以,就是要愿意停下来,要愿意看情绪是怎么生起来的,情绪在身体的变化是什么,甚至看到情绪的大小、形状、颜色,甚至有脉络可...非常年轻,还有生命的欲望,但身体却不堪用的苦。其实,身心状态有极大差距的问题,也是我自己很想得到的答案。就像艺术所讲的,收缩膨胀这样剧烈的生命,看到这样的生命,我能给它什么帮助?很想了解在这里面我能...

    大卿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508540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

    观,既和“人类中心主义”不同,也有别于“环境中心主义”、“生物中心主义”。基于众生平等的理念,佛教还提倡素食、放生等行为,这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、精神康泰、清心少欲、澄心静虑,也有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285458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八):遍计所执与诸法性空

    和情节是虚构不实,也常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况,随著剧情的“悲欢离合”而情绪起伏不定。尤其是看到《红楼梦》中,林黛玉的境遇时,不自觉地会为共坎坷的命运,病弱的身体一掬同情之泪。其实哪一个是真实的呢,待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591985498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物质世界,这里主要指色身,“受”指感受,“想”指想象,“行”指行为,“识”指认识。受想行识是指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。五蕴皆空是指人的身体和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空的。   佛教还讲“四大皆空”。那两者有什么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宪法中的宗教问题

    属于“心”的活动领域;宗教“行为”自由是相对的,是法律之内的自由,它属于“身”的活动范畴。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人的身体如何行动(并非规范人的所有行动),但不能规范人心所想;与宗教关注的是人内在的...其唤醒,尤其在入睡者发出鼾声,身体来回晃动的时候,放弃叫醒其之人,应一律罚以3个阿布斯(Albus)。同时,易于瞌睡者应更好地克制自己,在睡意袭来之时应振作精神,起立聆听说教。’”[xci]正如权力...

    马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285689.html
  • 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

    清楚,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。衣褶线条流利,色彩艳丽绚烂,配置协调,身材修长,比例恰当,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“活像”。  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,多为改建、重绘的前朝窟室,形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185786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相逢,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,却要再到下一世去,恻怆岂可言喻!我自认闇昧,忝为佛经传译,希望所译出之经典能保存本旨,一定没有错误。现在我在大众面前,发诚实誓愿──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,愿我的身体火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解义慧剑释》讲记 第八课

    要得受妙法,我不可能无条件给你传法,一定要有三个条件:如果你的身体、妻子还有儿子全部给我吃掉,那我可以给你传授佛法。后来国王已经答应了,之后食肉鬼准备先传法然后吃掉国王。所传的内容是:自他欲得乐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解义慧剑|二谛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0214786466.html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“心”本具“般若”智慧,从而开启了中国“心”的佛教先河。慧思不但身体力行依止“一心”修“止观”,而且他也许是预见到了这样一种“心”的佛教日后肯定会在中国发扬光大,于是便将其加以系统的总结和阐释(撰成《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